天生大才“难有用”、千金散尽“不复来”,这才是真实的李白
发布日期:2025-04-02 12:21 点击次数:115
李白他老祖宗好几辈都在碎叶城那块地方生活,就是现在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城,这个说法是郭沫若在他的书《李白与杜甫》里讲的。汉朝那会儿,那地儿叫“鬲昆”或者“坚昆”。
唐朝的时候,因为这个城特别小,就像一片大树叶那么大,所以大家都叫它“碎叶城”,这个说法可以在《丝绸之路千问千答》里找到。
不过,大家伙儿普遍认为,李白这家伙是出生在唐朝的剑南道绵州。但他的家族背景嘛,那就说法多了去了。《新唐书》里头提了一嘴,说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族兄弟辈儿的。还有人扯到,他祖宗可能是李建成或者李元吉。这俩辈分差得也太远了,真是让人一头雾水。《旧唐书》呢,又说李白的爹李客当过任城尉。要是他老爹只是个任城尉,那李白哪儿来的那么多银子,到处撒钱游玩呢?
有人认为,李白的老爹李客是个大生意人,这事儿郭沫若在他的《李白与杜甫》里也提到过,很多人都觉得挺靠谱。在李白那一大堆堂兄弟里,他排第十二,是家里最小的男娃。而且啊,李白还有个妹妹,叫李月圆。
【游历天下的钱财来源】
以前,在突厥这个游牧民族的语言里头,他们管小儿子叫“奥托特勤”,咱们汉语翻译过来,就是说“灶君”。可能啊,是想让孩子们早点长大,自己过日子;也可能,老爹是怕自己走了以后,小儿子被哥哥们欺负,活不下去;当然,也可能就是为了让家族的血脉能传下去。反正啊,也不知道从啥时候起,游牧民族里就有这么个规矩,叫“幼子守灶”,就是说,老爹死了以后,大部分的家产,都得归正房太太生的最小的那个儿子。
后来啊,可能因为老一辈的人为了躲避灾难啥的,就搬到了巴蜀那边。这事儿呢,李阳冰在他的《草堂集序》里头提到过:“一开始啊,他们逃难到了四川。”不过,有些专家觉得李阳冰可能是写错了,他把神功年写成了神龙年,也就是697年那会儿。反正就是说,李白的祖宗们到了四川江油后,李白才出生的。
李白他老爹李客去世后,他就接手了老爹留下的不少家当。有了这些钱,李白才能到处去游玩,还写出了那种特别豪放、自由自在的诗篇。
【“千金散尽”的游历之路】
不过,李白小的时候,他爹可不想让他跟自己一样,老走那条老路子,他盼着李白能在当官这条道上闯出点名堂来。
李白五岁那年,老爸就开始教他读书认字了,就像古人说的“五岁诵六甲”那样。其实就是让他学唐朝小朋友们学的那本识字课本。
李白十五岁那年,就已经写了很多诗,受到不少社会上有头有脸的人的赞赏和帮助,他还经常去参加各种聚会活动。
李白十八岁那年,他跑到戴天大匡山,就是现在的四川江油县那边,隐居起来专心读书。同时呢,他也到处逛逛,江油、剑阁、梓州这些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。之后,他又继续旅行,去了成都、峨眉山,还有渝州,就是现在的重庆市。
李白二十五岁那年,他决定离开家乡四川,带着剑就出门闯荡了,告别了亲人,开始到处旅行。他就这样踏上了游览全国各地的路途。
李白一开始啊,坐着船从巴蜀那边,一路顺着江水往东走,最后到了特别热闹的金陵城,就是现在的江苏南京。他在那儿呆了有小半年呢。到了第二年春天,李白就打算离开金陵,去扬州逛逛了。要走的那天,他和来送行的朋友们一起喝酒玩乐,还写了首诗叫《金陵酒肆留别》。诗里头说了,那次离别的酒席上,有漂亮的吴地姑娘(就是陪酒的侍女)给客人倒酒,劝大家多喝点。这样的酒席,在当时可算是很上档次的了,而且在那小半年的时间里,这样的酒席李白参加了不知道多少次,什么听曲子、逛景点、给和尚道士捐钱、缅怀古迹、帮助穷困的书生……几乎每次都是他主动掏腰包结账,这事儿在他写的《陌上赠美人》《赠段七娘》《口号》《估客行》《上安州裴长史书》《秋日登扬州西灵塔》《送崔十二游天竺寺》这些诗里头都有提到。
在金陵的那段日子里,他结交的那些所谓的“朋友”,几乎没有一个是真正有学问或者有名望的人。
离开南京后,我到了扬州。李白在他的《上安州裴长史书》里说过这么一件事:“以前我去东边游历到扬州,没待满一年,就花了三十多万两银子,遇到那些落魄的公子哥们,我全都帮了他们一把。这就是我李白不爱钱,喜欢帮助人的性格。”
你想知道李白一年内花掉30多万钱是啥概念不?那时候,像青州、齐州这些种粮食多的地方,一斗谷子才卖五文七;要是到了物价最高的长安和洛阳,一斗米得二十文,一斗面要三十二文,一匹绢更是得二百一十文(《通典》卷七《食货七》里写的)。
也就是说,在长安,如果你有三十万钱,那能买到一万五千斗大米,也就是一千五百斛,这大米啊,足够一万五千大军吃上整整十天。或者呢,你还可以拿着这些钱,在长安那个离最热闹的西市就一条街之隔的醴泉坊,买上十亩建房子的地(就像李峤在《代公主让起新宅表》里写的那样)。
所以,一说起李白,朋友们都夸他是个爽快大方、乐于助人的人。但话说回来,这些夸奖里,到底有多少是真心的,又有多少是场面话,可就说不准了。
【从天生大才“难有用”、千金散尽“不复来”,到“无家可归”的落寞结局】
后来,李白过得那叫一个惨,钱花得飞快,乐子没了,昨天还是富翁,今天就变穷光蛋了,就像他说的“黄金用完乐逍遥,转眼破产变乞丐”。(《醉后赠从甥高镇》里提到的)。回家一看,欠了一屁股酒债,身边虽然门客一堆,可都没啥用。想找点啥寄托吧,啥也没找着,连衣服马匹都快当光了。要是主人再不搭理他,他就打算去河边钓鱼过日子了,就像他在《赠刘都使》里写的那样:“回家债台高筑,门客站一排;想找的没找到,衣物马匹快卖完;东家要是不收留,明天我就钓鱼去。”
特别是李白31岁那年,在长安过得特别惨,穷得叮当响,自己都放弃自己了,还跟那些没啥出息的人混在一起。到了37岁,他实在没办法了,叹了口气说“这条路太难走了,还是回家吧”,然后就灰心丧气地离开了长安。
在他花钱如流水、到处游玩的时候,他认识了好多人,说是“朋友”那是一大堆,但真正能帮他忙的,也就那么两三个。
李白通过卫尉张卿,给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送上了一首诗。诗里头那两句“啥时候能去少室山啊,说不定还能碰上王母娘娘呢”,意思是祝她修道成仙,公主听了特别高兴。后来,玉真公主就找了个机会在唐玄宗面前夸李白的诗写得好。再加上贺知章在《本事诗》里头说李白是“被贬到人间的仙人”,这样一来,李白就引起了唐玄宗的注意,特别受宠,还被招进翰林院当供奉呢。
这一年,李白已经57岁了,就是他觉得自己最牛的那一年。那时候,他被皇帝叫去,喝醉酒后还能写诏书,厉害得很。他甚至让皇帝身边的大红人高力士给他脱靴子,真是风光无限。但话说回来,李白这人就喜欢“人生得意时就得好好享受”,结果不小心惹恼了宫里的高力士这些有权有势的人。他们老在背后说他的坏话,最后,李白没办法,只能灰溜溜地离开了东都洛阳。
后来,李白虽然还是经常写出好诗,但总是没什么大作为。到了他五十八岁那年,因为支持永王李璘反叛,还被高适给抓住了。还好他老婆宗氏哭着找宋若思帮忙,这才把李白从牢里捞了出来。就在那一年,宋若思又向朝廷推荐了李白,想着能让朝廷重用他,没想到最后李白却被发配到了夜郞,就是现在的贵州桐梓。
五十九岁那年,关中地方大旱,好在后来赶上朝廷大赦天下,我这才重获自由。在坐船顺流而下的路上,我灵感突现,写下了那首很有名的《早发白帝城》。
李白六十一岁那年,身体不太好,又没地方住,也没个去处,无奈之下,只能去找在当涂当县令的远房叔叔李阳冰。
李白六十二岁那年,躺在病床上,用尽力气写了他人生最后一首诗,叫《临终歌》。写完交给好友李阳冰后,他就安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。关于他的死因,有好几种说法,有的人说他是喝醉后走的,有的人说他是生病去世的,还有的人说他是淹死的,反正挺有争议的。
李白这辈子啊,简直就是一直在路上,不是在游历就是在漂泊,而且啊,他还老想着当官,一直忙活这事儿。他花光了家里的钱,结果呢,啥也没捞着;他特别有才华,可偏偏就是没啥大用武之地。到最后,也只能唱一首心里头憋屈的歌,来表达自己的无奈了。
- 上一篇:东方集团兴衰启示录
- 下一篇:《热江赏金版》:再续经典热血,还原真实江湖!